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自从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形态多种多样的酒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其还有精神文化价值。
“上水下窖”式的地下酒窖可以保持常年恒温
用心酿造
“眼观其色清澈净,鼻问其香酯醇厚,口尝其味绵甜爽,空杯留香回味长。”人们这样形容唐宫悦酒。
地缸发酵
成品灌装
俗话说 :“无酒不成礼仪,无酒不成宴席”。可见,“酒”文化已经成为饭桌上的文化。唐宫悦白酒是上党地区的历史名酒,源远流长,原产自潞城市微子镇凤村。凤村有一汪清泉,传说当年凤凰曾在此饮水,故名曰凤泉。泉边石桥为凤栖桥,因为水好,老百姓便以此水酿酒,所酿之酒称为凤酒。
唐代是凤村酿酒业最鼎盛的时期。相传当时这里酒坊林立,香飘百里。李隆基任上党别驾时,寻访微子镇,闻香下马,对凤酒情有独钟、格外珍爱,登基后将凤酒列为宫廷贡酒,赐名唐宫悦。
高粱、大麦和豌豆做酿酒原料
到了明清时期,凤村有“德胜坊”、“复盛坊”等著名酒坊。那时南来北往的商人,只要到微子镇交易买卖,都要从凤栖桥上经过,并在这里的酒店驻足、歇息,或品酒,或豪饮。唐宫悦酒的名声也随着这些客商的往来传遍四面八方。据说当时唐宫悦酒人挑车拉,流向冀鲁豫九府十八县。凤栖桥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凤桥酒韵”。民国时期,虽战乱四起,凤村的“德胜坊”、“复盛坊”仍在酿酒。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移师太行,凤村酒坊为抗日将士酿美酒壮行。今天,这两个酒坊的制曲、酿酒场所和一些酿酒所用的器具仍被保存着。
看花摘酒
1974 年,为传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潞城市建起了国营潞城县酒厂,所产唐宫悦酒在北京、郑州举办的二轻会议上受到好评,销往全国五省十一市。唐宫悦酒的传统酿造采用中高温制曲、堆积增香、地缸发酵、慢火蒸馏、分级储藏、精巧勾兑等独特工艺,许多工序和经验都是凭借酿酒师的言传身教积累而成,其配料秘方家族秘传。至今,唐宫悦酒厂一些关键的工序仍依靠手工操作。唐宫悦酒在制曲、酿造、蒸馏、勾兑等许多工艺技术上都有独到之处,从其独特的工艺既可以看到以汾酒酿造工艺为代表的清香型蒸馏酒的酿造技艺模式,又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技艺。唐宫悦酒,凝聚了几千年来酿酒师傅的聪明才智,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