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买酒时如何判断葡萄酒质量,一直以来是众说纷纭,消费者在购买时总会充满疑惑,甚至走进一些误区中。以下这8个常见的买酒误区,你是否也曾中过招呢❓
葡萄酒与人一样,需要经历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然而每个人人生的鼎盛期都是青年时期吗?不见得,童年型葡萄酒适合1~3年内饮用,过了这个年份口感就会大打折扣;市面上的绝大多数酒都是第二种:青年型,适合在3~5年内饮用;少部分酒是中年型,适合陈年,可以放10年后再饮用,这种类型的酒有统一的特点:高酸、高丹宁、高酒精,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是不适合陈年的.
最后一个类型,可以说比较稀少了,如82年的拉菲,都是越老越值钱型的,值得注意的是白葡萄酒的寿命一般比红葡萄酒短,所以大部分白葡萄酒最好新鲜品尝。
只有在法国香槟产区,采用特定的葡萄品种,并且运用传统的香槟工艺酿成的起泡酒才能叫做香槟。先介绍一下起泡酒,顾名思义就是会冒小气泡的酒啦~
咳咳! 酒圈专业人士开讲:“起泡酒就是一种在20℃时,二氧化碳压力大于1巴的葡萄酒。”香槟一定是起泡酒,但起泡酒不一定是香槟。
早从2006年10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饮料酒标签通则》中规定葡萄酒和其他酒精含量超过10%的酒精饮料可不用标示保质期所以,近年来,部分进口葡萄酒已经不标注保质期了!
把装有葡萄酒的酒杯倾斜或者摇动后,再把它水平静止放置时,杯壁上就会形成一条条透明的酒柱,这些酒柱常被称为“酒脚”、“泪滴”或者“挂杯”。很多人相信,杯壁上的酒柱流得越慢,就说明葡萄酒的质量越好。
其实,这些酒柱的形成与甘油、酒精、糖分等物质有关,也跟酒杯的材质和清洁度有关,但是跟葡萄酒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
为什么葡萄酒底部会有凹槽呢?
事实上,酒瓶凹槽的深浅与葡萄酒品质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瓶底有了凹槽,就可以增大沉淀物与瓶底的接触面积,让杂质沉淀更好地附着在酒瓶内壁,达到酒液和杂质分离的目的。于是乎,酒瓶凹槽的设计也被延续使用至今。
因为一些葡萄酒在陈年过程中会产生沉淀物,所以需要深入的凹槽来积累沉淀,而厚重的瓶身可以更好地保护酒液免受光线影响。但反过来就不一定准确了。就像珍贵的玉石需配备名贵的包装,反过来,质量一般的玉石也可以放在精美的包装中。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无醇葡萄酒是指酒精度低于1%的葡萄酒,而绝非不含酒精,无醇,不代表没有酒精,而是使用了脱醇工艺,把酒精脱出,可能还有低于0.5度的酒精。
在欧洲大部分酿酒国的法规里,酒精度低于0.5度,可以忽略,标注为无醇。所以,购买无醇时,建议再和供应商确认,是酒精很低,低到可以忽略,还是完全0%酒精。
一瓶优秀的葡萄酒,是酒中的单宁、酸度、甜度、酒精度、香气这多个元素取得完美平衡下的产物,任何因素都不能拿出来单独称霸,成为判断葡萄酒质量的唯一标准。因此,把酒精度高低与葡萄酒好坏挂钩,是不可靠的。
一般情况下,酒精度高、酒体重的葡萄酒,往往会拥有更浓郁的风味,是一款很典型的“重口味”葡萄酒。这样风格的酒曾一度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市场上的主流。
不过,这只是消费者口味的喜好,并不意味着高酒精度的葡萄酒一定质量更好,葡萄酒的平衡永远是判断其质量的第一标准。
葡萄酒也是有年龄的,过了适饮期并不代表不能喝或者变质,只是口感会大打折扣,芳香物质有所减少,而没有到适饮期的酒也不代表不能喝,只是喝起来可能会比较尖锐酸感,明显果香不突出,单宁紧涩不成熟难以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