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持续做强白酒产业。编制《泸州市“十四五”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出台《泸州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全年共推进42个、总投资1140.35亿元的酒类相关项目建设,年度计划投资140亿元。1-12月完成投资1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107.86%。郎酒吴家沟技改项目(二期)、盘龙湾技改项目、临河(郎泉老厂区)技改项目、龙安制曲项目、二郎川酿酒业扩能技改项目等建成投用,全市今年新增优质固态产能5万吨;完成酿酒专用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60万亩,已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酿酒高粱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域;加快建设“川酒学院”并启动招生,通过搭建创新创业中心、实训基地培养全产业链技能人才。

二是夯实食品产业基础。聚焦项目招引和建设,推动我市食品产业现代科技共融共促,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共推进9个、总投资100.6亿元的农产品深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共招引食品类相关项目6个,总投资101.3亿,其中理文泸州年产110万吨浆纸全产业链项目是泸州建市以来最大外商投资项目;6家预制菜加工企业和家预制菜加工园区纳入《全省预制菜加工园区和企业名录》;争取国省资金12.5亿元用于主干电网提升和农网改造,完成国网供区66个未改造村的农网改造,实现全市电网输配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供电安全水平和供电质量显著提升。

三是全速发展茶产业。建成30万亩中国特早茶产业带和10万亩乌蒙高山茶产业带;推广茶叶机采技术,全市机采茶园面积达13.5万亩,机采率达30.3%,推动我市茶产业发展;打造纳溪区梅岭茶产业园区等茶产业现代农业园区和推进纳溪区茶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纳溪梅岭茶叶公园旅游线路入选2022年全国30条“春季踏青到茶乡”茶乡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纳溪特早茶”和“乌蒙山茶”两个区域公用品牌。

酒业园区
一是聚焦核心产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有序开展30万吨小曲清香招商建设,加快推动小糊涂仙、蜀台酒庄、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等重大产能项目开工建设。实施包材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攻坚年行动,加强企业数字化建设。总投资6.5亿元的中科玻璃、宝晶玻璃等9个包材企业技改项目加快推进。
二是聚焦产业链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动力。以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项目、丛台酒业、三溪集团食品酿造等亿元级项目为契机,补齐补强园区原酒酿造短板。引导园区灌装企业由OEM向ODM和OBM转型。
三是聚焦营商环境,保持高质量发展水平。积极创建四川省优质白酒产业园区,建立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的资源配置制度,泸州老窖、裕同包装、海普智联等11户企业在泸州市“亩均论英雄”被评价为A类企业。宏图物流、宏旭包装等企业通过“园保贷”融资共计2260万元。为泸州老窖、中科玻璃等企业向上争取资金3000余万元。
四是聚焦科技创新,加强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际知名期刊发布重大研究成果,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醉清风酒业等4家企业入选全市数字经济试点示范项目,宏图物流入选2022年泸州市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优秀企业。组织中科、海普申报2021年度泸州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40余万元,邀请省、市专家开展科技培训4次。

江阳区
一是坚持产业为擎,力促行业壮筋骨上台阶。全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共推进酒类重点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57.8亿元,2022年计划投资8.7亿元;狠抓招商引资,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和成渝地区,开展精准化靶向式全产业链招商。2022年成功招引广州云峰控股有限公司(小糊涂仙酒业),该项目总投资17亿元。
二是坚持发展为要,推动企业增动能激活力。全力扶持山村酒业、泸南酒业、佳乐酒业等小巨人持续扩大产能、拓展市场;积极支持泸窖酒业、精圣酒庄等有品质、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改进技术、提升品质、扩大销路。
三是坚持服务为本,推动服务提品质有温度。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成功协调解决了蜀台酒庄建设项目临时排水、施工用电等问题。为缓解我区酒类重点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做好酒类企业担保贷款和争取各类奖补资金。组织酒类企业申报2021年全市酒业发展奖补资金742万元;山村酒业、泸南酒业等5家酒类企业获得江阳区2021年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58.31万元。
龙马潭区
一是狠抓园区建项目,连片发展强链条。全面规划白酒整体布局,统筹推进酒业集聚、集约、集优发展,连片打造龙马酒庄、龙马潭区食品工业园、石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赋于一二三产业链条更加强劲。
二是狠抓原料保供应,提升质量补链条。加大发展生态原粮力度,按照“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产业模式,着力打造有机高粱种植基地。2022年,全区高粱种植面积近5万亩,种植户年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企业在外红粮基地已达20万亩。
三是狠抓服务扩市场,开发渠道延链条。通过义卖郎牌特曲的形式,助力郎牌特曲推广。探索私域流量接触、新媒体运营、直播带货等多种线上销售形式,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营销体系。依托龙马潭区商贸服务业“一带三线”商圈,搭建部分企业与中实时代打造--广场醉·泸州特色白酒美食街区”。支持御酒老作坊开发桑葚酒,今年新增桑葚酒800吨;持续跟踪泸宜遵原酒购酒业公司开展“名山+名酒”项目合作,不断开发新渠道,拓展市场影响力。
四是狠抓招商引资本,融合多元串链条。加大招商引资,重点引进白酒生产加工、粮食供应、机械制造、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涉酒配套产业,不断增强我区白酒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引荐业内外资本来泸考察12家。
纳溪区
加快推进存量企业的技改项目。一是巴蜀液1万吨酱酒智能化建设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60亩,新建年产1万吨酱酒智能化建设项目,已启动项目工程建设;智能化酿造技改项目8车间已投入使用,全部投产后可新增产能3000余吨,公司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二是江潭窖酒业技改扩能项目总投资0.3亿元,用地20亩,新建酒文化体验馆1300平方米技改扩能项目。三是宝晶玻璃扩能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6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25000平方米,新建3条国内最先进玻瓶数字智能印刷生产线、6条玻瓶喷釉生产线。
有序推进招商项目落地。一是中购国际贸易链年产2万吨“浓酱双优”白酒生产项目。选址落户泸州市酒镇酒庄产业园区,占地约500亩,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新建1万吨/年浓香型白酒和1万吨/年酱香型白酒生产线及配套设施。二是川酒集团投资10亿元打造中国最大的白酒OEM定制基地,项目竣工后,灌装能力将达到20000吨,可为6万名以上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将开辟OEM定制新模式,成为泸州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该项目已签订框架协议。
泸县
一是创建品牌,提升泸县原酒(食品)美誉度。泸县成功创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原酒之乡”品牌,与中国酒业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泸县原酒质量和品牌美誉度。蜀泸酒业成功申报为“首届四川省原酒生产企业20强”;川酒自然香、名泉等五家企业成功申报为2022年泸州市小巨人企业,一圣鸿包装公司成功申报为泸州市小巨人配套企业。
二是突出难点,积极化解生态产业链遗留问题。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生产发展困难和问题,收集摸排问题149个,其中土地类23个,资金类20个,用工类24个,按照分难易程度梯次推进,已解决问题83个。积极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召开问题化解座谈会5次,现场办公8次,协调解决川酒自然香等8家企业的土地、环评问题。
三是突出项目,夯实生态产业发展基础。推动国之酿二期、邹匠年产10万吨白酒酿造及包装生产线项目建设;新建白酒产业污水处理厂,完善白酒生态产业链;开展全县“浓改酱”酒类企业专项督查工作,推动泸县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突出招商,增强生态产业发展后劲。结合实际,以“盘活存量、做大增量”战略要求,按照“招引一批、做强一批、稳住一批”的工作思路,制定产业招商宣传片和招商手册,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招大引强,承接贵州酱酒资本,盘活名豪、陈年窖、酱久王酒业。
合江县
一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食品产业园区前期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园区总规划面积约5.12平方公里,按照“一园三区”规划实施,重点发展酿酒、食品、饮料、包装材料。
二是加速产业项目推进。总投资约20 亿元、占地面积600亩的赤水河生态酿造基地已开工建设,项目一期建设中国酱油酿造博物馆,预计2022年底完成建设并投运,新增酱缸5000口,年产酱油3000吨的生产线1条;总投资3亿元的永兴诚大桥基地和先市基地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2022年营收增长达80%;贵客酒业3000吨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窖池切割,厂房主体即将完工,项目包括酱香型窖池360口,酒库、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百年赤水酒业5000吨酱香型扩能项目预计2023年正式启动。小糊涂仙技改扩能项目已完成试生产。
三是加大企业纾困力度。重点抓好产能提升和规模企业培育,2022年新增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3家,新增年产白酒9000吨,实现年产值4亿元以上。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做好要素保障,确保落地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坚持更新企业诉求清单,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问题。拓展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22家高校招聘渠道,助力酒企建立高质量人才队伍。
叙永县
一是盘活存量资源,抓好产业“基础链”。通过对白酒小作坊的全面清理,实施点对点服务指导,新取得白酒生产许可证3张;完成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村资公司3个酒业销售公司注册,申请酒类商标6个,开发“赤源醉”成品酒两款。
二是推进园区建设,抓好产业“延伸链”。一方面精心编制《叙永县白酒产业发展规划》,目前经专家评审已形成规划成果。另一方面通过考察学习、专家论证等,初步形成酒业园区目标定位及“一带三区”的规划布局,到2035年我县酒业十万吨产能、千亿元投资、百亿元营收。
三是攻坚项目招引,补好产业“短板链”。白酒商贸组团领导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多次带队到合江、古蔺等邻近区县调研学习白酒发展政策措施、招商引资、要素保障、项目落地推进、白酒品牌建设等相关工作。
古蔺县
一是高站位推动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完善“1+1+2”专班服务体系。突出规划引领,高水平编制完《古蔺县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科学谋划2025发展目标。制定《古蔺县支持工业和服务业稳定发展十一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梳理形成《古蔺县酒类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资料案例汇编》。
二是高质量推进园区建设。紧扣“加快建成千亿产业园区”发展目标,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古蔺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完成园区管委会阵地搬迁,推动经开区集中精力抓酒业发展。
三是高强度开展项目建设。严格执行项目攻坚“六个 一”工作机制,推动酒业产能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滚动接续格局。目前,郎酒吴家沟(二期)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仙潭扩能等4个项目实现部分投粮。天富等7个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新增产能5万吨、累计产能达12万吨。
四是高效率抓好招商引资。首次举办“赤水河左岸·中国酱酒之乡——2022古蔺酒业发展”高峰论坛,正式发布“古蔺酱酒产区宣言”,共计组织50余次企业参加全国糖酒会、中国高端酒展览会等展示推介会,举办大型招商推介活动4场,新签约酒类百亿级项2个,签约总金额达601亿元、同比增长322%,成功引进全市首家全外资酒企——澳门百力集团。
五是高标准健全产业链条。聚焦酒类包材配套,引进郎晖公司、四川今典等包材生产企业10家,其中3家企业已入驻园区并投产。
(文:产业科 苟杰)
来源:产业科
编辑:李佳豪
校对:邓 磊
审核:刘 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