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宝国:争取酒类国际贸易政策,加大白酒国际化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孙宝国带来白酒国际化方面的提案。

丁雄军:切实提升中国白酒科技化、国际化、数字化水平

曾从钦:建设沿江生态湿地,积极推进“大美工厂”建设

张联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白酒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表示,今年两会,就行业关切、百姓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带来了《“培育壮大白酒新质生产力,推动发展酒业新型工业化”》等建议。
智改数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困难与不足。“加快‘网联化’转型升级,构建全过程创新链。”因此,张联东建议,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智改数转网联,培育引领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作为白酒行业龙头企业,一直以来,洋河都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者、践行者。张联东将探索实践中的所思所感也带到了建议中,即“立足‘绿色化’生产发展,打造可持续生态链。通过打造一批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标杆产区,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白酒现代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国际化为代表的新业态,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内容。张联东在建议中表示,要加强“聚合化”统筹规划,编织齐发展融合链。通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推动中国制造、中国品牌、中华文化更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顾祥悦: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顾祥悦围绕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他表示,针对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要加大研发与技改奖补力度、加大产学研合作奖补力度、扶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产业“向新力”;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要立法设立“公共文化日”、丰富公共文化载体、创新公共文化活动、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建设文化强国;针对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要加强法律保障、宣传引导、规划管理,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针对加强白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要从国家层面立法制定相关法规,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完善征信系统对侵权人的惩处。

郝持胜:加大对传统露酒酿造技艺申遗支持力度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三晋技术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叶青酒泡制技艺传承人,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贮配一厂配置车间高级技师郝持胜带来关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及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郝持胜建议,首先要精心守护,加大对竹叶青酒等传统酿造技艺申遗的支持力度。政府、社会各界需要加大对竹叶青酒等露酒酿造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整理历史及当下的传统工艺要诀,系统梳理技艺,做好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艺步骤等经验的整理。同时,能以相关学术研究作为保护实践的支撑,对有关工艺技法和经验构成进行知识谱系的梳理和研究。
其次,挖掘价值,升华蕴含的文化内涵及精神价值。郝持胜建议充分挖掘中国露酒背后的多重价值,让传统露酒文化活起来,从物质生产向文化建构深化,向精神上积淀与升华,通过深挖历史传承、匠心精神与技艺品质,聚焦历史事件、着眼具体人物、解读关键细节,形成独特的价值表达。同时结合新时代需求,在传统饮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饮用文化体系。

曾娜:加快推动中国白酒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曾娜带来关于加快推动中国白酒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的建议,她认为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白酒申遗相关工作,将白酒酿造技艺和白酒文化在全球发扬光大。
白酒的酿造技艺、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重要名片。曾娜建议,相关部门和专业协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等场所平台优势,做好白酒非遗展览展示以及互动式体验;建立中国白酒非遗专门的传播平台,加速“申遗”进程。
声明:凡注明江西酒市原创文章,版权归江西酒市编辑部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公众号所发布转载文章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媒体,文章观点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