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总会遇到一些酒局。
但是大多数人却不太能喝酒,要么脸色发红,要么脸色发白。
尤其是喝白酒,由于其酒精度数比较高,一点就容易醉。
那么针对上述情况,如何快速解酒就成为许多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看似可行的“土方”。
比如喝些浓茶或者蜂蜜水来解酒,又比如在酒里加入些碳酸饮料。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吃解酒药。
但是,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些方法不仅不能起到解酒的作用,有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要想弄清这些方法为什么无效,我们首先要了解人体是如何代谢酒精的。
当一个人喝下酒后,酒精会进入胃肠道,并被吸收进入血液。
酒精产生醉效的关键原因就在于它能够通过血液到达大脑。
而在进入大脑之前,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部位。
肝脏代谢酒精主要包含两个步骤:
首先是依靠乙醇脱氢酶,把酒精(乙醇)转化为乙醛;
其次是依靠乙醛脱氢酶,把乙醛转化为乙酸。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酒量好坏,完全取决于体内这两种酶的活性及数量。
如果一个人缺乏乙醇脱氢酶,喝酒后脸色就会变得十分苍白,这是酒精毒性作用的表现。
若缺乏乙醛脱氢酶,喝酒后脸色就会非常红润,因为乙醛会使毛细血管迅速扩张。
据统计,有超过30%的汉族人天生缺乏乙醛脱氢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喝酒脸红的原因。
所以说,无论你属于脸红派还是脸白派,喝多了酒都对身体非常不好。
而这种酶的活性和数量是与生俱来的,并不能通过外界方法去改变。
这也是解酒的第一个关键所在。
那么解酒的第二个关键就是要减慢酒精的吸收速度。
我们知道,食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需要时间,如果胃肠道正在忙着吸收其他营养物质,那么酒精的吸收自然会变慢。
因此,在喝酒前后多吃些东西,可以起到减慢酒精吸收的作用,久而久之,酒精还来得及从肾脏排出体外。
这也是为什么要在喝酒时搭配吃食物的科学原因。
然而,许多想要解酒的“土方”都没能真正解决上述两个关键问题。
比如说,在酒里加入碳酸饮料,这不仅不能延缓酒精吸收,反而会使吸收更快。
因为碳酸里的二氧化碳会使胃肠道胀气,扩大吸收面积。
所以,如果你不想醉,就别把白酒和汽水混在一起喝。
再比如,吃解酒药。
任何药物进入体内后也需要肝脏来代谢,本来酒精就增加了肝脏负担,如果这个时候再吃药,无异于雪上加霜。
至于喝蜂蜜水,确实可以短暂提高乙醇脱氢酶活性,但却解决不了乙醛的积累问题。
最后,有些人习惯多次频繁地小量饮酒,试图通过练就超强的酒量。
但这种做法无异于积累更高剂量的酒精在体内,对健康的破坏远远大于任何益处。
综上所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药物或偏方能提高人体自身代谢酒精的酶活性,也没有什么方法能真正减慢酒精吸收。
一句话,白酒最怕最利的解药,就是少喝或不喝。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发,让大家学会合理地看待和享用美酒。
往期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