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白酒企业为什么不怕产能过剩

作者:本站编辑      2024-02-25 14:03:32     1

白酒行业最近一年来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市场普遍认为出现了产能过剩。

我认为,是否过剩要分开来看一一低端酒产能确实过剩,高端酒产能依然不足。

白酒总需求逐步减少,这个不假,但总需求减少不等于高端需求减少。随着健康意识提高,少喝酒是共识,但喝的量少了,喝的酒更贵了,在“少喝酒、喝好酒”的风尚下,高端酒的占比越来越高。

还有人说,年轻人不喝白酒,白酒企业没有未来。我认为是多虑了:

一方面,年轻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当年龄来到40岁,身体不如以前,不可能再像年轻时一样毫无顾忌的喝啤酒。据我观察,中年男性尿酸高的占了1/3以上,自然会放弃啤酒(高嘌呤),改喝白酒。而且人到中年,有了经济实力,消费得起高档白酒,就不一定喝廉价的啤酒了。

另一方面,新出生人口下降,老龄化加重,未来的消费主力不再是年轻人,而是老年人。老年人数量多,消费力强,未来三十年,中国最有前景的生意是老龄化的生意,我们的投资也要面向老龄化。白酒企业抓住老年人基本盘,比讨好年轻人更有价值。

基于以上理由,高端白酒的长期需求不会萎缩,而是逐步提高的。

但从供给侧来看,高端酒的产能提高得很慢:要么受地域限制,比如飞天茅台以上酒质的酱香酒,只能在茅台镇那15.3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生产;要么受时间限制,比如高端浓香型酒,只有窖龄20年以上的老窖池能生产,而且同一窖的酒质有高有低,需要分段摘酒,高端酒占比仅5%-10%,50年以上的老窖,也只能生产25%左右的高端酒。

不用纠结以上说法科不科学,至少酒企愿意遵循这个标准,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基酒不会用来生产高端酒。

市场上的高端白酒产量没法快速增加,要么在茅台镇上一点点挖潜,要么一年年的等待窖龄老熟(根据五粮液的资料,窖龄每老熟一年,优级品的产量大约提高2%,注意,不是优级品率提高2%,当前五粮液整体优级品率约15%,下一年会提高到15.3%,而不是17%),新增产量跟不上新增需求。

但是,我们持仓的浓香酒企洋河与古井贡B,由于窖龄不够老,生产中除了少量优级品,必然伴随大量的普通酒,也存在过剩的风险。

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一下,产能过剩对白酒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行业周期一般来说会经历产能不足一一供应短缺一一价格上涨一一产能扩张一一供应过剩一一价格下跌一一产能出清的循环过程,每个周期时间都不一样,快的话三五年一轮周期,慢的话二三十年也有可能。

对于重资产、强周期的行业来说,产能过剩是要命的。

它们的产能建设,需要大量资本开支,特别是大量的机器设备投入;而且往往现金流紧张,产能扩张靠银行贷款,又会产生很大的利息支出。

于是,就出现了高比例的固定成本。

企业的成本费用大体可以分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固定资产折旧、银行利息、管理费用等,即使停产,每天也会产生同样多的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是根据业务量变化的成本,比如原材料成本、销售费用等,业务多时可变成本高,业务少时可变成本低。

典型的周期企业如宝钢股份,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共1625亿,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75%。按照平均10年折旧来算,每年的折旧费用达到150亿元,还有利息费用16亿,而去年的扣非净利润只有104亿。

如果固定成本比例高,产能很难退出,遇到产能过剩,价格下跌,即使亏本,也要继续生产。这又导致价格进一步下跌,生产越多、亏得越多,直到价格低于可变成本,才会进入产能出清阶段。

假设,固定成本为每吨200元,可变成本为300元,当市场价格为400元时,如果生产,每吨亏损100元,如果不生产,每吨亏损200元,理性的选择应该是继续生产。只有市场价格跌到300元时,无论生产还是不生产,亏损额都是200元,大部分厂家才会停止生产。

正因如此,重资产行业产能退出难,亏损的过程非常漫长,要经历大额亏损,有的企业可能撑不过去,在产能出清前就垮掉了。

我们再来具体看看白酒产能的资本开支怎样。

白酒的生产流程大体可分为四步:发酵、酿酒、储酒和灌装。

发酵是生产基酒的主要工序,产能就是窖池数量。酱香型的窖池是在地上用长条石围城一个长方形的框,浓香型窖池是在地上挖一个泥坑,清香型白酒采用陶制地缸,基本上都用不到什么重要的生产设备。资本开支主要是土地(计入无形资产科目)和厂房(计入固定资产),按照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土地很难贬值,基本上不需要折旧摊销;厂房虽然要折旧,但大多是单层厂房,成本不高,而且厂房的预计使用年限一般为20-50年,折旧比例远低于机器设备的3-10年。

酿酒环节用到蒸馏设备,比发酵环节的设备成本要高一些,但也不算太贵。

储酒多用陶坛和不锈钢罐。陶坛一般储存中高端酒,每个坛储量约1吨;不锈钢罐储存低端酒,每个能储酒几百上千吨。不锈钢罐数量少,总成本很低,陶坛数量多,总成本比不锈钢罐高,但毕竟陶坛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相对来说依然很便宜。储酒占用的土地和库房,才是成本的大头。

成品酒灌装要用到自动化灌装设备,单价比较贵,但数量少,总成本也不高。

1、通过以上梳理,可知白酒企业产能建设需要的资本开支很少(其中大部分用于购买土地、建设厂房),贵州茅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占净资产比率为9.7%,五粮液占比为8.2%,洋河占比为12.8%,只有宝钢股份的1/7;而且白酒企业个个都是现金牛,基本上不需要银行贷款,也就没有利息费用。

因此,白酒企业固定成本很低,可以快速减产,产能过剩不会持续很久。

特别是浓香型酒企,由于20年以内的新窖产出的酒质不好,往往不会正常生产,只是少量投料养窖,而最近20年产能扩张较快,市面上大部分窖池都不足20年,很多产能都是纸面产能。本来就在弹性生产,环境好就多产一点,环境不好就少产一点,反应速度很快,不存在产能退出难题。

2、白酒还有另一项优势,更加不怕产能过剩。

普通商品生产出来就要马上卖,一旦积压就会贬值,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中间缺少缓冲。

但白酒没有保质期(符合法律规定),反而越放越好,年头越老的酒卖得越贵,老酒是一种财富,而不是负担。

酒企本来就有储酒的工序,茅台基酒要存放4年才灌装出售,五粮液要存3年才出售。

白酒企业即使遇到产能过剩,也不会减少基酒的生产,而是储存起来,以后作为年份酒卖更高的价格。

洋河、古井贡在用料和工艺方面当然比一般的小酒厂要好,即使是普通酒质的产品,也好过市面上大多数酒,有一定的储存价值。

3、白酒是差异化商品,每个品牌的文化、口味不一样,都有各自的拥趸,消费者很难因为别的品牌降价而改变自己的口味;而且白酒是社交工具,用低价酒会影响社交效果,因此白酒降价并不能提升销量。

近几十年中,凡是降价、走低端路线的酒企都没有好结果,市场教训让白酒行业达成了共识——低价竞争没有好处,不会打价格战。

面对产能过剩,酒企一般的应对措施是控量保价,减少市场投放,保证销售价格坚挺,而不是大多数行业习惯的降价促销。

因为一旦降价,就会伤害品牌形象,反而卖不好;减少出货,当前少卖一点,留到几年后市场环境好时,就可以多卖一点,拉长看并不亏。


白酒企业所谓的产能过剩,不过是多买了几块地、多建了几栋厂房、多挖了几个坑、多买了几个陶坛、多存了几吨酒,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危机。

即使遇到产能过剩,影响也较小,不仅不会大幅亏损,甚至可能根本不亏损,只不过是负增长乃至增长速度下降,而且当前的低增长又为将来的高增长打下了基础。

真正影响大的,不是行业的产能过剩,而是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是否诚信、是否用心对待顾客、是否重视品牌声誉、是否重视股东权益、能否保证产品品质、营销策略是否合理,这才是我们投资白酒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