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最近也没有认真学习新的企业,一边读致股东信一遍思考持仓的公司,简单谈谈自己最近对白酒行业的一点想法,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教,批评的越久越好,感谢
主要内容:
白酒发展方向:高端化
企业的产品力和营销力
管理层是否重要
对洋河的思考
总结
白酒发展方向:高端化
对于白酒来说低端酒一定是产能过剩的白酒,尤其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低端酒,产量想要多少基本就能造多少。而且低端白酒之间的差异化很小,低端白酒之间口味和包装之间微弱的差异化很难形成竞争力。
对于高端白酒市场,一方面高端白酒口味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化,另一方面高端白酒的市场规模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壮大。
这也是近年来酒企普遍追求高端化的原因。
那么目前高端酒的供需关系如何呢?
高端酒的需求端受到经济活动的影响比较大,同时也受到国民收入结构的影响,所以简单根据观察飞天茅台的溢价情况,以及五粮液“控量保价”的政策来看,在当前的经济状态下,高端酒可能暂时出现供大于求或者供求紧平衡的情况。
我认为未来高端酒需求量的上升依赖于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水平的升级,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我充满信心,所以坚定看好高端白酒的未来。
就像茅台一样完全是由于品牌力的存在,即便是在白酒下行周期,他依然看起来像没事人一样。
所以对于酒企的发展来说,一定要往高端化去发展,一方面提升酒质,另一方面树立品牌,才能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尤其是对于浓香型和清香型来说,在高端化成型之后,品牌效应还能带动由于工艺原因必然产出的中低端酒的销量。高端酒的品牌效应从茅台系列酒的快速发展就能看出来。
在酒质的提升上,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窖池老化技术,这些层面上浓香型白酒五粮液。老窖之间差距不大,洋河稍显落后。所以洋河的高端产能迟迟发展不上来。由此来看,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是洋河,当然目前来看还逊色一些。
在树立品牌上,企业的品牌力建设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每天都在被海量的信息不断轰炸,如果企业的品牌不能持续不断地打入消费者心智,消费者心智必将被其他品牌所占领。
品牌力的建设的根基是什么呢?产品力和营销力。
企业的产品力和营销力
关于产品和营销的重要性,段永平曾经做过很好的阐述。他说:“外界有个误解以为我们很看重营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营销一点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当然我不是说不要营销,事实上我们营销做得很好。营销,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想传播的信息传播出去。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 20%的人,剩下的80%是靠20%的人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得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如果在过去信息流转不充分的情况下,存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现象还是比较正常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扩音器。消费者通过自媒体口碑宣传的裂变速度是极快的,覆盖也是全方位的。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很难不广为人所知。——《投资至简》
对于酒企来说,只要生产的酒质没问题,营销方面需要的是对人的激励,企业要下苦功夫、调动能动性、创新性,这些都核心因素都是人,所以很多酒企才会出现灵魂人物拯救其与危难之间,比如李秋喜,李曙光,梁金辉以及洋河的初代领导团队。
本质还是企业的酒质不错,营销上和发展策略上只要找对了方向就会快速发展。
管理层是否重要
很多人认为白酒是个好生意,管理层不重要。
但是我认为“高端白酒”才是好生意,管理层对“高端白酒”来说也很重要,尤其是自下而上挑战“旧秩序”的“挑战者”来说,管理层更加重要。
先举几个例子,汾酒的李秋喜,带领汾酒进行改制整顿企业内部问题,引领汾酒走向第一梯队,形成目前“茅五泸洋汾”的白酒五巨头。
五粮液的李曙光,受命于“危难之际”,带领五粮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突出大单品战略,砍掉大部分OEM品牌,奠定五粮液发展的基础,让五粮液坐稳白酒第二把交椅。
袁仁国在茅台酒卖不出的时候,成立包括自己在内的十八人“销售敢死队”,力挽狂澜,同时与李保芳总鼎力合作,超越五粮液称为白酒老大。
洋河的初代领导团队,把洋河从快要破产的小酒厂,建设称为中国白酒前五强。
这些例子都充分说明了管理层对于酒企来说的重要性。
为什么总有些人说茅台的放条狗都能管理好呢?
我认为,茅台的品牌由于前人的努力已经变得很成熟了,由此才会弱化管理层的存在感,弱化管理层的功绩。
其实历任茅台的管理层对于维护茅台的地位、品牌形象都是费尽心思的。
所以管理层能力在酒企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
对洋河的思考
但是对于散户和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提前判断管理层能力如何,只有在管理层做出成绩之后才会清楚的看到管理层的能力,但是此时股价中大概率早已反映出市场对管理层的认可。
我也是在投资洋河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刚开始以为“三三制”为洋河管理层带来了动力,“股权激励”能让管理层带着公司更好的发展。后来发现,老一代管理层退位之后,新生代管理层并没有带领洋河走的更好,甚至“股权激励”下的洋河,增速依然落后同行。
对比六家酒企2012-2022十年期间净利润年化增速,洋河年化4.3%,古井年化16.2%,汾酒年化19.4%,老窖年化8.6%,五粮液年化10.5,今世缘年化14%
如果刨除以高端酒为主的五粮液和老窖,在同以中高端酒为主的洋河、汾酒、古井贡和今世缘中,洋河依旧垫底。
对比之中就能发现问题,洋河为什么失速?我认为主要原因出在管理层能力不足。
但是不能就此说洋河不是一家好企业。
洋河的财报干净清晰,通过合同负债反映出的经销商控制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分红比例逐渐提高,洋河的酒质、品牌力依旧在线。
只是同时期洋河的管理层,相对汾酒的领导人李秋喜、古井的领导人梁金辉、今世缘的领导人周素明来说,相对逊色一点。
当然这些都是后视镜视角。但是后视镜视角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最起码为以后研究酒企提供了参考价值:高速增长的酒企,往往是由于优秀、强势的管理层,一旦管理层更换,增速大概率会降下来。
对于洋河的未来,我认为在“股权问题”解决之后,洋河会甩掉历史包袱,追上大部队,最起码未来平均增速可能会达到8%-10%左右(就是拍脑袋得来的)。
因为洋河高端酒的酒质逐渐得到认可,尤其是梦之蓝,酒质距离八代五粮液和国窖1573差距不大。所以在酒质上,洋河是让人放心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洋河的高端酒也会逐渐的放量。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管理层的营销力,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在股权事件结束后,会得到一个较好的改善。
所以对于未来的洋河,不必过于灰心,当然这很有可能是屁股决定脑袋,因为我持有洋河。所以欢迎各位在留言板尽情发表意见。
总结
1、低端白酒之间很难形成差异化。
2、高端白酒之间能形成显著的差异化,且市场规模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扩大。
3、酒质代表酒企的产品力,管理层的能力代表酒企的营销力。
4、高速增长的酒企,往往是由于优秀、强势的管理层,一旦管理层更换,增速大概率会降下来
5、在“股权问题”解决之后,洋河会甩掉历史包袱,追上大部队,最起码未来平均增速可能会达到8%-10%左右(就是拍脑袋得来的)
往期相关文章链接:往期酒企文章
留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