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青岛啤酒可能的风险:
一、原材料大麦主要依赖进口,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进口大麦会有什么风险?进口的过程毕竟多了不少环节,而“一根链条的强度是由最弱的一环决定的”,此其然。
二、中国啤酒市场已进入平稳发展新阶段,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稳定的另一层意思是成长性相对不足。成长性不足是风险么?不进则退,缺少成长性,就少了炒作的诱惑,也就少了应对危机的进取精神。
三、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前五大啤酒企业已占市场约 80%的份额。站在前面的都是高手,这就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争,啤酒五家已经进入三国争雄阶段。存量竞争从来都会以一家独大为终点,白酒如此,手机也如此。五雄争霸最终会花落谁家?这个过程会充斥着各种踩踏,各种能力的比拼。
四、企业产能优化整合步伐加快。产能优化会不会出现类似于可口可乐的口味变更。要知道,青岛啤酒独特的辨识度才是企业的生命。
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啤酒市场呈现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不断提质升级的趋势,市场竞争转向产品的差异化、高端化,以听装啤酒、精酿啤酒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搞不清啤酒的品质是以什么为标识的。在高端化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智商税之类民众的觉醒?可乐也有高、低端么?白酒有饮后舒适度的区别,啤酒也有么?
六、运输成本、原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等的增加使企业成本压力仍较大。
七、在国内消费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企业不断加大中高端产品投入,竞品不断增加,将使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导致广告、促销等市场费用持续增长。
八、产品安全风险。不久前的“小便门”事件就像一记重锤,无疑给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后遗症。好在,企业的反应是快速的,消费者的反映是大度的。类似于这种产品安全问题可一而不可再。
九、贫穷物品。民众生活条件向好时会选择葡萄酒,被张五常戏称为贫穷物品的啤酒,遇到经济不景气时也许会有好的发展。反之,会有更多替代品。
综合来看,啤酒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残酷拼刺刀阶段。青岛啤酒作为行业内的领导者和幸存者,无论是管理、市场开拓和食品安全,都来不得半点含糊和松懈!也许等他真正成长为行业NO1时才能翘起二郎腿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