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问题,今天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乎账号“张永康DipWSET”。
我觉得有3种方法:
不开瓶的情况读酒标来看葡萄酒的品质。
开瓶之后通过品鉴葡萄酒鉴别品质。
经过陈年后,看葡萄酒的演变。
1、不开瓶,通过读酒标来看干红葡萄酒的品质。一般来说通过看产区、葡萄酒的级别、葡萄品种、年份这几个方面,就可以大概的判断葡萄酒的质量。
葡萄酒的产区有出产高品质的产区,也有出产廉价葡萄酒的产区。比如Pauillac(波亚克)就是一个高质量的葡萄酒产区,而Bordeaux(波尔多)则大多是廉价葡萄酒的产区。波亚克是波尔多里面的一个村庄级产区,是高质量葡萄酒的代名词,一方面是这里的土壤和微气候适合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美乐(Merlot)等葡萄的生长;另外一方面这里有着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最低酒精度、最高公顷产量有着严格的控制;酿酒所使用的葡萄需要全部来自于该产区(产区种植面积为1,213公顷,数据来自于波尔多葡萄酒官网),葡萄酒的酿造以及装瓶要全部在该产区进行;最后这里有着众多的知名酒庄(有3家一级1855分级的酒庄:拉图、拉菲、木桐)。标有波尔多产区的葡萄酒则法律法规更为宽松,对最低酒精度、最高产量的控制则较为宽松;酿酒所使用的葡萄可以来自于波尔多任何地区,波尔多有超过12万公顷的葡萄园。各个国家都有高质量的葡萄酒产区,也有廉价葡萄酒的产区,大家可以通过看酒标上的产区来判断。
不同的国家、产区有着不同的分级制度。比如在法国波尔多,标有CruClassé(列级酒庄)通常是高质量的葡萄酒。在法国勃艮第,标有GrandCru(特级园)和PremierCru(一级园),通常是高质量的葡萄酒。在意大利,标有DOCG(优质法定产区酒)也是质量高的产区。
不同的产区,因为气候和土壤不同,适合种植的葡萄品种也不一样。比如在德国Mosel(莫泽尔),气候总体较为凉爽,这里最适合的品种是Riesling(雷司令)。莫泽尔标有雷司令的葡萄酒质量较高,但如果标有赤霞珠(我是说假如),则质量就不会高,因为赤霞珠在这里很难成熟。在产区对应最适合的品种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WSET2级的内容,里面列出来的都是该品种经典、高质量的产区。比如在美国NapaValley(纳帕谷),赤霞珠对应的优质产区有Oakville(奥克维尔),而对应黑皮诺(PinotNoir)的优质产区是LosCarneros(罗斯卡内罗斯)。
葡萄酒特别看重年份,特别是欧洲的葡萄酒产区。因为每一年的气候都会略有不同,这会造成葡萄的成熟度不同。酿造的葡萄酒也会体现每一年的气候差异。因此会有好年份和一般年份的区别,比如在法国波尔多,著名的1982年是极佳的年份,而和它相临的1981和1983年,则表现一般。
通过看酒标,就可以大概的判断葡萄酒的质量和价格。
2、通过品鉴来判断葡萄酒的质量。可以试着从以下几点判断:
平衡感
平衡感是指的葡萄酒在口腔中感受,如甜度、酸度、单宁、酒精度、酒体、风味浓度等。各个方面没有哪个过于突出。如一款非常甜的酒,平衡高甜的是高酸和丰富的味道。平衡的酒质量通常高些。
复杂度
复杂度是指的在闻到和品尝到的香气种类多少,种类越多,复杂度就越高。复杂度高的酒质量通常高些。
余味/回味
余味或回味,在品尝完后味道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长短。这里的味道不仅是指酸、涩、苦这些味道,更重要的是口中香气停留的时间长短。余味长的酒质量通常高些。
浓缩度/浓郁度
浓缩度/浓郁度是在口腔中的感受。浓缩度低的酒可以想象一杯鲜榨果汁里加了一倍的水进去,味道和风味浓缩度就降低了。浓缩度高的酒质量通常高些。
质感
质感是指酒液在口腔中的感受。最明显的是单宁,粗糙的单宁和细致的单宁犹如触摸麻布和丝绸不同的感觉。质感越细致,酒的质量越高。
3、通过陈年来判断葡萄酒的质量。
高质量的葡萄酒通常具有极强的陈年能力,也就是能存放的时间特别长,少则数年,多则几十年。这些葡萄酒经过陈年,会越变越好,香气变得复杂,口感变得优雅、柔顺。比如1982年的拉菲,在当年喝的时候,大家都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著名的酒评家RobertParker(罗伯特帕克)就预测了这是个伟大年份,在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验证了这一点。也正因为成功的预测了1982年份波尔多的葡萄酒,他一战成名。
但口感简单、适合年轻饮用的葡萄酒,则在长时间陈年后失去其饮用价值。这样的葡萄酒通常价格比价低廉。
课程&合作咨询:13279311842 张老师(同微信)
作者简介
张永康 Yongka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