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纬商评
✦
以全新视角观察全产业链,全方位解析经营之道
2006年以来,商务部认定了1128家“中华老字号”。自此,“中华老字号”成为企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近期,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55个品牌被移出名录,又引发广泛热议。
白酒行业耳熟能详的品牌,多属于“中华老字号”。不过,根据本次复核结果,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和陕西秦川酒有限公司被摘掉了“中华老字号”。
宾州酿酒厂位于黑龙江宾县,曾是当地消费者受追捧的品牌。2014年,洋河酒厂出资182万收购,目前为全资子公司,但销售没有什么起色,多以“洋河百年宾州酒”等销售,价位属于中低端。
秦川酒系出“名门”,与“四大名酒”的西凤酒同根同源,是凤香型和陕酒的牌面之一。但在多重因素下陷入发展落寞,目前以代加工为主,也被摘牌。
首先,手握金字招牌“吃老本”,发展“不争气”被摘牌,是必然的结果。
老字号是在中国工商业发展史中孕育而出的,在消费者心中很有分量,对企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老字号企业不能一直躺着“吃老本”。55家被摘牌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核心主因:“长期经营不善”。
其次,白酒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期,不向上的结果必然是向下。
除了两家直接被摘牌,这次还有7家“附条件通过”的企业,如不限期整改也会摘牌。它们分别是:黑龙江双城花园酒、牡丹江白酒、江西临川贡酒、贵州九阡酒、贵州鸭溪酒、云南杨林肥酒和甘肃武酒。
从行业看,无一例外,这些都是在发展上处于困境的区域型酒企。当前,白酒产业发展持续向优势产区、向优势产能、优势品牌集中,区域型酒企的生存空间面临进一步挤压。
白酒行业的增量时代,市场有充分增长空间,区域酒企有较大生存灵活性。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少喝酒,喝好酒”成为消费共识,名酒企业的渠道、品牌在进行下沉打击,区域酒企面临生死劫,在“夹缝中生存”的空间变少,必须通过发展来纾解困境。
第三、“中华老字号”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责任,但绝不是“护身符”。
只有“有进有出”,才能确保老字号成色。伴随着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老字号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建设和维护,经营持续关注市场变化,要通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避免长期亏损。只有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手调整,才能维持老字号的含金量。
事实上,那些做得好的老字号企业,一直都在主动出击、守正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在大浪淘沙中焕发光彩。乔家栅的咖啡配包子,上海制皂厂和故宫博物院的联名礼盒,茅台和瑞幸咖啡的“酱香拿铁”等,都在通过边传承边创新,把老牌IP打造成新国潮,也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精选
近期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一|键|预|览
扫一扫识别二维码订阅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