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评家会从一款酒是不是复杂、深刻,平衡去评判,高分酒的品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它并不一定符合大众的喜好。可能就会给大众造成,“不好喝”,“不喜欢”的印象。




不同产区标准不一样
如果看到一瓶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产区但是评分很高的酒,价格又不是很贵,不要以为自己捡到宝了。一般名产区的打分更严,不知名产区的分数偏松。
像是同样是90分的赤霞珠,波尔多列级庄和中国的赤霞珠,很有可能是前者的品质更高一些。
原因在于,酒评家在打分的时候,在考虑酒的“绝对水平”的同时也会考虑它的“相对水平”,就是说这瓶酒和同一风格的酒比,处在什么位置。所以,即便是绝对水平一样的酒,相对水平更好,在酒评家那里会更容易获得高分。

酒评家偏好和状态
虽然在品鉴的原则性评判上酒评家们的意见基本是保持一致的。但确实有些酒评家会有自己的偏好,容易给一些类型的酒打高分。
有时候这些偏好比较明显,比如Jancis Robinson(JR)是出了名的爱给甜酒,雷司令和加强酒高分;Robert Parker(RP)则喜爱浓郁复杂的酒。
大多时候这种偏好并不那么容易表现出来的。 比如JR比起酒的硬素质,她很看中酒整体的和谐度。正因为这样她经常会给弱年的分数比佳年还高,因为佳年通常提升的是硬素质,平衡度反而不如弱年的好。
还有的就更隐秘,比如Jeb Dunnuck(JD)就坦言他对Intensity but without weight(浓缩但不厚重)的酒很有好感。 如果你刚好参考了某些“有特点”的分数,而这个特点又不是你关心的点,那失望就是大概率事件。
最后,人的品酒状态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当时的身体舒适度,心情情况,天气,室内的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影响酒评家评分的因素。

瓶差
人的情绪会受到波动,酒的状态也会。
所有葡萄酒在装瓶时就有可能产生微小的差别。因为陈酿时批次,瓶子里氧气剩余多少都不大相同。酒款年轻时,这种差别基本不会对味道产生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陈年,再加上不同的陈年环境,很有可能5年后同一款酒的味道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跟老酒一样,自然酒因为含硫量很少(硫是保鲜剂),造成的瓶差也是很大的。

其他原因
就像货币一样,通货膨胀后钱肯定不如原来的值钱了。酒款的评分现在也有越打越高的趋势。以前一款酒能打出90分那就是一款相当不多的酒了,然而现在打出90分以上的概率越来越多。分数的膨胀,让一些酒的分数过高了!
另外,评分本身也有片面性,一个评分不能代表一款酒所有的特点。但这个评分确实很有用,能够帮我们快速判断一瓶酒的大概水平。不过也不能太过依赖这个数字,你没有探究这瓶酒背后的灵魂,就指望它开瓶时就完全符合你的心意。
这么说来,那看评分就不能避免掉坑了吗?还是有方法的,就是看分数的时候去读酒评。 这能让你意识到酒评家为什么给这瓶酒打了这个分数,从而大概率降低错判概率。



微信号|酒嘉酒品牌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