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探碛索隐 | 中国白酒的凤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香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27 11:28:50     12

20世纪50年代,九州大地,百废待兴。

对一个鸦片战争以来战乱百年的国家来说,在全社会纷繁的观念和复杂的阶层里,达成广泛共识是当务之急。

怎样的事物才能成为“共识”?影响广泛的、有口皆碑的、品质过硬的、审美内洽的。

国都、国语、国旗、国歌、国徽等等,由此纷纷出炉。

国酒,当然也不例外。

1952年,全国第一次评酒会因而举行。


 大美凤翔  摄影 李昊穹

在对103种酒饮样品进行理化指标的鉴定、历史沿革的筛选和酒体口味的评定后,四种白酒脱颖而出:山西汾酒、贵州茅台酒、四川泸州大曲酒和陕西西凤酒——它们是当时影响广泛、有口皆碑、品质过硬和审美内洽的,中国白酒的代表,也是后来中国四大名酒的由来。

而这四种白酒所代表的清香型、酱香型、浓香型和凤香型四大香型,则是中国白酒的标准画像。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清香、酱香、浓香都可以从汉字字面上理解,但凤香则抽象得多。什么叫凤香?凤香究竟是怎样的香味?它从哪里来?它又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但事实上,凤香是最具备中国特征的、蕴含中国元素和中国审美的白酒香型。位列中国国酒香型,当之无愧。

 繁华里的梦境,藏着时间的歌谣。摄影作品来自《凤影华章——大美凤翔摄影展》


 凤香的凤 

 在汉语应该如何准确释义?

《山海经》说:“丹穴山,鸟状如鹤,五采而文,名曰凤。”
《孔演图》说:“凤为火精,生丹穴,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飮,身备五色,鸣中五音,有道则见,飞则羣鸟从之。”

《广雅》说:“凤,鸡头燕颔,蛇颈鸿身,鱼尾骿翼。”

看起来特别复杂,但从这些上古汉语文献里,实际上可以理出几条隐藏的关键主线:复合、包容、火焰、精致

它们,正是凤香型深邃的解读,也是凤香型白酒核心产区、陕西柳林酒业出品的柳林酒的最大特点。

凤的形象很有趣,它是鸡、燕、蛇、鹤、鸿、鱼等动物的复合体。

在杂糅了众多的元素之后,依然和谐统一——而这,正是凤香型白酒的特点之一。它复合而飘渺的香味,来自多种曲料共同的作用。

酒曲是中国粮食酒的灵魂。与水果酿酒不同,粮食里的淀粉无法被酵母菌分解利用,需要借助其他菌群和酶的助力,将淀粉分解成化学结构更简单的果糖、葡萄糖,再交由酵母菌生产酒精。

中国人率先发现了植物发芽过程中,胚芽本身能够分泌的糖化酶,以及富集空气中能分解淀粉的霉菌。在对谷物胚芽破碎干燥紧压后,得到了被称为酒曲的多种菌群复合的团块。

中国人说“曲为酒之骨”,意思是酒曲在粮食酒的酿造过程中所起到的搭框架的作用——它直接决定了发酵的走向和酒体的口味。

以凤华年酒为例,这种凤香型白酒的曲料由大麦、小麦和豌豆三种粮食,按照6:2:2的比例构成:小麦中的淀粉含量高,并富含一定蛋白质,在制成麦曲之后,构成了高温发酵,深度分解利用酒体营养物质的糖化发酵剂。

大麦则富含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除了提供营养之外,还能经由发酵产生香兰素和香兰酸,是凤香型白酒特殊优雅的香气来源。

豌豆的蛋白质含量极高,经过代谢可形成高级醇,使酿造用大曲后劲十足,构成了凤香型的主体香味。

在多种原料共同制备,形成独特的“多曲共酵”条件后,匹配如相适应的入池水分、温度、发酵周期。这是凤香型白酒袅娜香气的奥秘,也是柳林酒馥郁爽净风味的源起。

在汉语的语境下,凤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中国文人一样,是一种极其具备包容性格的生物。它能栖身洞穴,也能翱翔天际;能潜行黑暗,也能引领群鸟。

凤香,也是这种上可达庙堂、下可旨江湖风味的代表。

在柳林凤香酒的工艺小周期长达一年,在这个过程里,粮食需要经历九次投入,按照凤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立窖、破窖、顶窖各1排次,圆窖6个排次进行投粮,酒醅出窖后,加入粉碎好的高粱充分拌匀润粮,上甑蒸馏前拌入稻壳,完成投粮工序。

在完成30天的发酵周期后,还要进行九次蒸煮。柳林凤香酒采用了独特的混蒸混烧工艺,也就是一边蒸煮,一边蒸馏。在在蒸粮的同时完成取酒,为基酒中带来一定程度的粮食香气;同时使得原粮在蒸煮的时候充分糊化,杀灭酒醅中的杂菌,使得酒醅的酸度降低至适合大曲中微生物生长的范围中。


一共经由九次投入、九次蒸煮、八次榨取,最后才成为火爆刺激的新酒。

最后,还要让酒体经历五年的陈化,才能得到平衡内敛,余韵悠长的老酒。

不历三冬苦,哪得梅花香。这是中国文人、中国凤图腾内敛精神的标志,也是柳林凤香酒复杂工艺和复杂香味的缘由。

凤凰是火鸟,性格火爆、耿直。

而凤香,也能在优雅中能见到直接而猛烈的审美。它浓而不俨,清而不淡的特征,除了复杂的选料和工艺之外,更来自独特的窖口的维护。

在1952年及其后历次中国白酒的评定中,都强调了凤香这种香型“醇香突出,以乙酸乙酯为主的、有一定量的己酸乙酯和其他酯类香气为辅的微弱酯类复合香气”。

乙酸乙酯和已酸乙酯的化学结构类似,前者以四碳的酸与乙醇酯化反应后获得,后者则以八碳的酸与乙醇酯化反应后获得。

但两种化合物的呈现则完全不同,乙酸乙酯构成酒体汹涌澎湃的刺激感,是凤香型白酒“火爆”特点的来源。


己酸乙酯则赋予酒体微妙的醇甜感。传统凤香型白酒往往会采用新泥窖发酵,其己酸乙酯欠缺时酒体醇甜感会大幅下降,而窖泥中的己酸菌数量和活力则与泥窖老熟程度密切相关。

在这种矛盾下,柳林凤香酒将传统的每年更换一次窖泥工艺,优化为三至五年一换,使窖泥得到足够时间逐渐老熟,提升酒体品质。

当产出的酒己酸乙酯超过一定限度时,再更换新泥,在提升酒体品质同时保持凤香型白酒特点而不失格。

这种窖口维护的方式,让柳林凤香酒有了剑胆琴心、绵里藏针的品格,猛烈与优雅由此得到平衡,其口味臻于进一步的完美。


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飮,有着极为精致的活法。

凤香,也以精致的老陈味、雕凿味,而在中国众多的白酒品类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白酒精致那一面的代表之作

这种精致,多半来自于酒体长达五年的老熟过程,以及凤香型白酒独特的老熟容器——酒海。

酒海的骨架,是产自秦岭深山里的荆条。将之编织成大篓之后,在内壁均匀抹上传统白酒用以封口的血料和石灰作为粘合剂;再糊上百层的麻苟纸和白棉布,最后用蛋清、蜂蜡、熟菜籽油等涂擦晾干。

在新中国解放之前,多数人温饱都难以保证的岁月里,以这种繁富工艺制作,甚至用到很多食材的器皿,显然有着更大的作用——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

事实上,这种容器有着神奇的“会呼吸”的特性,有利于酒液去除陈杂熟化生香。用它储存凤香型白酒,慢慢老熟,是它脱颖而出,出现精致味道的最关键一步。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閤伫来翔。

这是诗人李峤的咏凤凰诗,但今天看来,以这些词句咏赞柳林凤香酒也未为不可。传承古法,创新来翔,这是凤香酒名震天下的妙法,也是它传承不绝的良方。


·你有一封信,是来自凤酒文化邀请

·倒计时9天 | 酒河醉三军 好酒凤华年(手绘填色版)

·酿酒老厂与现代传媒联手  志在开创凤香白酒新篇

撰文:魏水华

编辑:华商智慧政企帮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