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信息

中国及宁夏葡萄酒历史文化研究概要(之三)

作者:本站编辑      2023-11-24 17:59:11     30

文化葡萄酒文化是产业的“根”和“魂”,中国葡萄酒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内在力量。

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


中国葡萄酒历史文化几乎和中国古代文明相同期,与中华文明史相同步。

(一)贾湖遗址的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酿酒

我国河南省贾湖遗址发现了公元前7000至5500之间的陶器,分析结果显示,陶器沉淀物含有酒类挥发后的酒石酸。化学成分与现代米酒、葡萄酒、葡萄丹宁酸相同,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人就开始饮用谷物和葡萄等水果混合酿制而成的发酵饮料。

(二)《诗经》:“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诗经》是我国最早记载葡萄和葡萄酒的重要文献。《诗经》成书距今约3000年,为儒学先师孔子编篡。《国风·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奠,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里的“奠”即野葡萄。是葡萄科种群中的一种。

(三)《周礼》:我国出现了政府管理的葡萄园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蓏,瓜瓠之属。珍异,蒲桃、批把之属。”这说明在约2900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政府管理的葡萄园,人们已经知道怎样贮藏葡萄。

(四)“丝绸之路”与酿酒葡萄的兴起

汉朝初期,汉武帝为了联合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于公元前139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前后途经天苑、月氏、大夏等国。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带回了葡萄种子及酿酒技术和核桃、蚕豆、苜蓿等多种农作物。司马迁在《史记·天宛列传》进行了记载。至此,我国开启了规模化葡萄酒酿造历史。

汉武帝与葡萄酒

葡萄栽培及酿酒技术从西域经河西走廊到陕西和中原。《汉武帝内传》记载“西王母尝下,帝(指汉武帝)设蒲酒。”《太平广记》记载“至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设坐大殿,列玉门之枣,酌葡萄之醴。”

(六)曹植:“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曹植是中国魏晋时代的杰出诗人,他在《种葛篇》写道,“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葛藟就是葡萄,曹植以葡萄园为意境,抒发对爱人的眷恋之情。中国古代有关葡萄酒的诗词浩如烟海,琳琅满目,是葡萄酒文化的重要载体。

(七)唐太宗李世民成为葡萄酒发烧友

伴随着葡萄酒在唐朝流行,唐太宗李世民也成为葡萄酒的爱好者,他不仅在御苑里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色美味好,兼有米酒与红酒的风味。女皇武则天因葡萄酒色浓味美,调理气血,也非常喜欢喝葡萄酒。

(八)《茶酒论》:和而不同、多元一体

唐代进士王敷所著《茶酒论》,以对话的方式、拟人的手法,广征博引,取譬设喻,以茶酒之口各述已长。作品生动有趣,表现出茶的宁静、淡泊、隐幽,酒的热烈、豪放、辛辣。二者体现着人不同的品格性情,体现着人们不同的价值追求。揭示了和而不同、多元一体的理念。

(九)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中国葡萄酒文化和欧美不同,更多的是与白酒文化相融合、相并行。抒发豪放、乡愁的情怀,以酒会友、以酒解忧。即便是直接描写葡萄酒的作品,也仍然是以豪放、解忧为主基调,“醉卧疆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回”。现代,年轻人喜欢葡萄酒,也一定程度接受了浪漫、优雅的情调,使之与中国传统的酒文化相融合。

(十)宋元时代葡萄酒的普及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中国由西向东,新疆、甘肃、宁夏、山西、河南、山东均大范围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明代《农政全书》中记载了不同的葡萄品种。《清稗类钞》提及“葡萄酒为葡萄汁所制,有数种,不去皮者色赤,为赤葡萄酒;去皮者色白微黄,为白葡萄酒。”

(十一)古代画家笔下的葡萄和葡萄酒

宋末元初,葡萄酒文化逐渐融入文化艺术各个领域,除了葡萄酒诗词外,也大量在绘画中予以表现。画家温日观因为擅长画葡萄,世称“温葡萄。”可见在宋元时期葡萄题材的绘画广泛流行。

(十二)元代戏曲中的葡萄酒元素

元代,有关葡萄和葡萄酒的内容在戏曲多有反应。关汉卿在《朝天子从嫁媵婢》中写道:“鬓鸦,脸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可以看出当时饮用葡萄酒的普及和葡萄酒文化的浓郁。

(十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强调葡萄酒健康功效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提出,葡萄酒能“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调气益中,耐饥强志”。这些见解,已被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所证实。李时珍还对葡萄酒的酿造工艺进行了研究和介绍,总结出不加酒曲的纯葡萄汁发酵、加酒曲的葡萄汁发酵和葡萄烧酒法三种工艺。


(十四)“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宁夏的葡萄种植可追溯到隋唐时期,距今约有1600年的历史。唐代诗人韦蟾在诗作《送卢潘尚书之灵武》中写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唐代诗人贯休在《古塞上曲七首》之五中的诗句“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描写了宁夏种植葡萄,盛产甘草的景象。元代诗人马祖常在《灵州》一诗中写到“葡萄怜美酒、苜蓿趁田居”,这都是宁夏葡萄酒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生动写照。

(十五)我国企业化酿造葡萄酒和产地的形成

1892年,张弼士先生在烟台建立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从西方引进了优良的酿酒葡萄品种,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工艺,橡木桶也首次出现在我国的葡萄酒酿造中。之后,青岛、北京、清徐、通化、丹凤相继建立了葡萄酒厂。建国后,形成了东北、渤海湾、黄河三角洲、 沙城、 宁夏、山西、武威 、吐鲁番、 云南等产地。

(十六)毛泽东主席对发展国产葡萄酒寄予殷切期望

1956年,张裕葡萄酒公司向毛主席呈报了《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批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毛主席关注着中国葡萄酒的发展,他的指示对国产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七)贺兰山佑护着、黄河水滋润着的神奇土地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地处北纬37°43′— 39°23′黄金带,风土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干燥少雨、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是贺兰山冲积扇平原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土质疏松有利于葡萄藤向深层扎根,为葡萄果实提供独特营养。

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国葡萄酒文化。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产业成为规模化产业,葡萄酒文化也得以发扬光大。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数字博物馆商城正式上线

点击进入商城购买优质葡萄酒

点击“阅读原文”→“发消息“从底部进入商城小程序

相关内容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