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通常不花时间思考每天吃什么,因为我爱吃的东西太多了。只要走进菜市场,菜市场就会告诉我该吃什么。
11月的苏州十全街,小栗王又排起了长队。而十全街尽头拐个弯,进入葑门横街,这里的菜场也到处是炒栗子香。
于是我就知道了,应该吃栗子炖鸡。
桂林有一道很好吃的家常菜,就是啤酒板栗鸭,通常是在中秋前后吃。我家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元节要吃鸭,也就是啤酒板栗鸭。可能中元节没吃够,次月的中秋节还要再吃。
小时候每到中元节、中秋节,收鸭毛的人就来了。走村串巷,“收~鸭子毛咯~收~鸭子毛咯~”——一种特有的带点韵律节奏的吆喝声,就到处响起来。
运气好遇上大人忙,就由小孩子把刚杀的鸭子择下来的毛,塑料袋一装,屁颠儿屁颠儿去追收鸭毛的人。因此得到的一两块钱,常常是可以收作私房钱的。
拿了私房钱,晚上还有难得的好菜,小孩子们都异常开心兴奋。平时是不可能吃到的,当时村里人家普遍没那么富裕,而且杀鸭子择鸭毛太费功夫太麻烦,平日没空做。
因此对我们那里的小孩子来说,中元节说是鬼节,但记忆里却都是开心的庆祝,完全没有什么鬼气森森之类的气氛(最多就是那天晚上不让去河里游泳,因为水鬼会来找替身,但其实大家都在家等着吃鸭子,谁还去游泳)。
我印象里的桂林人是很会做菜的,家家户户都能烧几个特别好吃的菜,大家都好(第4声)吃。
现在我在千里之外的苏州,看到了炒熟的板栗,就联想到小时候吃板栗鸭,就想吃板栗炖鸡,可见我也是个好吃鬼。
为什么我不炖鸭,因为我不会啊!鸭子我总觉得太腥,不敢尝试,所以选择比较容易的炖鸡,避免失手。
于是我就已经蹲在葑门菜场的板栗摊儿前买板栗了。
板栗怎么挑?秘诀就是——相信老板…我不会挑,老板说好吃,我就相信她,就买。由此可见我是一个心地很好、愿意相信别人的好吃鬼。
板栗壳子太难剥了,所以买了老板剥好的。但也只剥了一半,里面那层薄膜还在,过一遍热水,就可以把它轻易撕下来了。
鸡要买整鸡,让老板斩头去尾剁好,最好买走地鸡,更香。
准备好姜、香叶、八角、干辣椒、啤酒一罐。之所以用啤酒,是因为家里炖板栗鸭都是用啤酒代替水,啤酒和肉类一起炖,会有一种无法描述的奇香,而且非常能去腥。
一勺猪油下锅,放姜、香叶、八角、干辣椒炒香,下鸡块继续翻炒。最好是大火爆炒,才能激发出鸡肉的香气。鸡肉我通常不焯水,焯水了就没有那么香,炒得好的鸡肉(并且肉品质比较好)不焯水也是完全不腥的。
爆炒到鸡油渗出来,鸡块变得焦黄,下板栗,继续爆炒,让板栗和鸡油在一起炸一炸。板栗也有点焦香金黄的时候,就把一罐250毫升的啤酒倒进去,盖上锅盖,焖。
水开之后转中小火,焖十五到二十分钟,加酱油翻炒一下上色,盖上继续焖。
看着啤酒还剩1/3了,开盖放盐,大火收汁。收到还剩一点汤汁的时候,关火,连锅端上桌,开吃。
小时候家里的板栗鸭都是把汤汁炖干的,我留着一点汤是因为待会儿还有用。
鸡肉可真香啊,不知道啤酒对它做了什么,总之就是让人沉醉。炖到一半的时候家里的猫猫狗狗全都跑出来蹲守——太香了。
板栗泡在一汪黄澄澄亮晶晶的鸡油里,比鸡肉更香。一般这类炖菜,我都觉得配菜吸了肉香油香之后比肉更好吃,比如土豆、南瓜、芋头。
板栗要是买得好,那是入口即化,嚼到嘴里令人目眩神迷。尤其是吸收了很多鸡油的板栗,脂肪+碳水是人类永恒的幸福快乐源泉。
有了这样一道菜,不能再吃其他主食了。板栗就是高碳水的植物,已经够了。好在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之外,板栗还有膳食纤维、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比精制米面主食好太多了。
一顿两顿把鸡肉板栗吃完了,汤汁可千万别浪费。弄点豆腐、白菜、鲜米粉,加一杯水烧开,豆腐白菜先炖一下,最后放鲜米粉煮熟,就跟东北铁锅炖最后放粉条、新疆大盘鸡最后上面条干拌,是差不多的效果——让主食吸收汤汁的油和香。
这一锅炖了很久的鸡油汤汁,营养不少,尤其是优质油脂,平衡米面粉带来的血糖冲击,也是一顿不会让血糖过分上头又有营养且好吃的饭。
真是美味又物尽其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