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黔寻
中国传统酒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就是酒与诗的碰撞。俗话说无酒不成诗,酒总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也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相互依赖,彼此映衬。
无诗与酒不成欢,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柳永的诗酒人生事!

柳永

1
人物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真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宋·柳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
诗词赏析
01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02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柳永的一生也是奇幻,试想一下,十岁的我们是不是还在玩泥巴?而柳永却能写出《劝学文》这样的诗:
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这大概就是父母嘴中“别人家的孩子”吧!
十八岁的柳永对仕途充满了期望,所以选择了进京赶考,谁曾想走到繁华都市杭州的他,却被此处的景象迷住了双眼和双腿,一玩便是两年。柳永吃喝玩乐,快活似神仙,每天和好友们聚一聚,喝喝小酒,看看美女,对对诗,就这样过了两年。柳永在杭州玩了两年后又辗转苏州、扬州继续快活,一玩又是四年之久,他才想起自己原本是要上京赶考的,于是他来到了京师考试,原以为自己多年的学识积累一定可以中举,但是他却落榜了,于是写了一首《鹤冲天·黄金榜上》来给自己寻安慰,没想到被当时的皇帝宋仁宗看到之后,对他进行“行业封杀”。此后他又进行了三次考试,因为宋仁宗的“较真”,他最终还是落榜了,知道落榜原因的他在离开京师时留下了《雨霖铃》这首佳作。
03
柳永并不是一个痴情男子,相反,他在京师以及其他地方都有很多的红颜知己。落榜后的柳永离开京都游走江湖,混迹于花街柳巷,从此以"填词"为生,醉卧红颜,为青楼女子发声,为她们代言。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时的上流阶层对他极其不齿,不屑与他为伍。在柳永五十岁的时候,宋仁宗放宽了对历年落榜士子的录用政策,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得以实现入仕当官的愿望,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意外导致他屡遭排挤。
一生坎坷的柳永,却作出了让人深深感念的词作。
驿路黔寻

还有超多下单立减好物
请前往小程序慢慢挑选啦

· The End ·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
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温馨提示:勿将此文分享给未满18岁未成年群体